周易与思维方式《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思想文化
周易与思维方式周易与思维方式,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李中华教授主讲。近几年来,读完MBA的不少人,均去选读周易哲学,其中不乏亿万富翁。有兴趣想了解周易的朋友可去看看。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常见的有几种态度:无妄,虚妄,迷妄。这三种态度均不可取。迷妄者,也可能继续迷妄,也可能通过虚心学习而不再迷妄,这都无关大局。问题则常出在持无妄或虚妄态度者,往往会擦抢走火! 哲学讲究境界中国人缺乏形而上思维,未能将思维细化。西方机械论假设促使西方科学的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更加有机的自然主义哲学。周易两种解释:周代的易学
普遍适用的易阳爻:刚健强象征积极向上,奇数13579表示中9表示阴爻:柔阴,用6表示周易两部分:经、传(战国人解经的文字)一阴一阳之谓道。反者道之动&mdash&mdash老子。思维方式:人类按照自己的特殊需要和功利目标,运用一定的思维工具去接受反映或者改造客体。周易非逻辑,中国人通几之学。通几(知几其神乎。神:莫测的状态。几:动之微,事物运动的最微小的表现。在有无之间。微言大义。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如中医)西方人质测(通过实际测量、验算,运用实证方法研究自然物的属性。在西方形成传统的形式逻辑学。)中国周易是整体、有机、模糊、直观,更多体现一种经验的分析。多动态考察,普遍联系。战国时期名家(如白马非马等)是早期的形式逻辑。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包罗天地人物的完整的系统。"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完整、和、循环、封闭、形象思维方式中国整体性、有机性、直观性、模糊性。北京大学李中华教授专题报告周易与思维方式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中国人看问题与西方人有差距,文化基因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目前人的价值判断正在发生巨大的反变,以前大学生谈恋爱脸红抬不起头来,现在不谈恋爱似乎没有噱头。人自身灵肉分离。需要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反思,300年的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改革,而重要的改革是人思维方式。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不同,根源在周易,周易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已有上万年了。李中华教授的报告,给我的影响是深刻的,但要学习周易实在不是短期所能,北京回来后,我专门买了四书五经和有关周易的学习书籍,利用平时闲暇时间细细品学,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真觉得很有意思。以下是我聆听李中华教授的报告后,根据有关资料整理的学习作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关于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ldquo诗、书、礼、易、春秋&rdquo,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ldquo诗、书、礼、乐、易、春秋&rdquo,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周易》《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ldquo河图&rdquo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ldquo盖文王拘,而演《周易》&rdquo(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ldquo十翼&rdquo之说,世称&ldquo人更三圣,世历三古&rdquo(《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ldquo传&rdquo合称&ldquo十翼&rdquo,意指&ldquo传&rdquo是附属于&ldquo经&rdquo的羽翼,即用来解说&ldquo经&rdquo的内容。李教授说到,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谁是谁的先生?觉得好奇。于是便有如下资料: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孔子(公元前551年&mdash&mdash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释迦牟尼,幼名乔答摩·悉达多,约生于公元前565年,正是我国春秋时代。释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劫比罗城。其母摩耶夫人在回娘家途中于蓝毗尼园(今尼泊尔南部)生下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从小就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喜欢思考人生的真理。十九岁的时候,释迦牟尼抛弃了王位,离开了王宫,出家修行。当时的印度,有各种宗派的修练方法。这些修法,在释迦牟尼以前就已经存在。释迦牟尼先修&ldquo无想定&rdquo三年,最后终于修成。但他认为那不是道,不是根本,就舍弃了。释迦牟尼又修&ldquo非想-非非想定&rdquo三年,最后达到了这个境界。但他发现那也不是道,所以又丢掉不要了。释迦牟尼两次&ldquo知非即舍&rdquo,当时再也找不到明师,只好自己到酷寒的雪山上去修苦行。他一天只吃一个干果,饿得不成人形。他这样苦修,是要找出一个真理来。但是六年之后,他认为苦行也不是道,就下山去了。释迦牟尼来到恒河边。瘦弱的他饿得实在撑不住了,昏倒在河边。恰好有一个牧羊女经过,给他吃很好的乳酪,释迦牟尼得到了营养,恢复了体力。但他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能够指导他的明师,便渡过恒河来到一棵菩提树下打坐,发誓非成&ldquo无上正等正觉&rdquo不可,否则便死在那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第四十九天凌晨,他抬头望天,看到了天上的明星。这一望,神通与功能瞬间炸开,他的思维在刹那间被打开,一下子想起了自己以前修炼的东西,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及种种开悟后应该知道的事情。由于开悟时释放出的能量冲击波,很大的一个地理范围在释迦牟尼开悟的那一瞬间震动起来。当时的人认为发生了轻微的地震、山崩和海啸,其实是释迦牟尼佛开悟所致。当然,佛的能量是慈悲的,不会伤害到人。释迦牟尼知道自己得道了,因为他已经具备了开悟后的智慧与能力。经过十二年艰苦卓绝的修行,释迦牟尼佛终于睹明星而悟道。之后,释迦牟尼佛便开始了四十九年的传法生涯。释迦牟尼佛的法门的特点叫作&ldquo戒、定、慧&rdquo。戒就是戒去常人中的一切欲望和执著,定是指人入定修行,慧是指人开悟开慧。大藏经多少万卷,都不离这三个字。当然,它具体的表述铺展开来相当庞杂,但其实质就是这三个字。二、关于易之基本内涵易在春秋时期上升为哲学并形成其庞大的体系。哲学是意识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最高形态,具有最高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易,从其字面构成为上日下月,蕴含天地变化之规律。易,古时也通蜥蜴,寓变化也。我们讲易有&ldquo三易&rdquo:一是不易:讲宇宙变化周期的大规律。万物变,天道规律不变,是为天道二是简易: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故易不仅仅是预测学,更重要易是其哲学形态,故有:易贯儒,道、禅,道统天地人。易为道家三玄(易、老、庄)之首,也为儒家五经(易、诗、书、礼、春秋)之首。我们知道,中国自春秋后,文化的正统是道家和儒家,还有后来为易打败和融合的佛家,中国的禅。我们也从中看出易之基本内涵和其崇高无尚的地位。国际《易经》不同于世界任何一种经典,因为它有一套符号系统,其即&mdash阳爻&ldquo&mdash&mdash&rdquo,&mdash阴爻&ldquo&mdash&mdash&rdquo衍生而成。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六十卦,三百八十四爻。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易同时又有与符号系统对应的一套文字系统。即&ldquo易经&rdquo①卦爻彖(六十四卦,符号系统)②卦爻辞(三百八十四爻,文字系统)13是为周文王所作&ldquo易传&rdquo①&ldquo彖传&rdquo②&ldquo象传&rdquo ③&ldquo文言传&rdquo④&ldquo系辞传&rdquo⑤&ldquo说卦传&rdquo⑥&ldquo序卦传&rdquo⑦&ldquo杂卦传&rdquo其七篇,称为十翼,为孔子作,文字系统。易之中心为象,即卦象,故有高人看&ldquo象&rdquo之说,是一个事物整和基本的表象,象有两个基本点:一是&ldquo辞&rdquo,即卦辞和爻辞一为&ldquo意&rdquo,代表其内涵和意义与想法。任何一卦(彖),均包含有三才,即天、地、人任何一卦有六爻,上两爻喻天,中两爻喻人,下两爻喻地。我们可以从象,从爻辞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及规律,看出&ldquo不易&rdquo、&ldquo简易&rdquo、&ldquo变易&rdquo,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如乾卦之卦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分别为儒道两象之思想源头。三、关于&ldquo易&rdquo中的大智慧38571在上古时代,易主要为卜筮功能,预知祸福,查看天文、四时变化,指导国事农耕及战事。及至孔子作&ldquo易传&rdquo,易之作用才得到相应提升,进一步奠定其群经之首的地位,几千年来其地位从未动摇过。孔子五十岁学易,感受&ldquo知天命,无大过也&rdquo。此时易之主要功能已不是卜筮,而是讲天地宇宙社会发展之规律,指导人们(圣人、君王)如何为事,治理国家,故有&ldquo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善易者不占&rdquo之说,因易中蕴含天地玄机,天、地、人三才,故其重要的不是占卜,而是在国家大事,民计民生,是国家战略的指导,这也是易之大智慧所在。中国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最为推崇的也是易。汉代魏相(汉宣帝宰相)将其作为制定国策和理论基础。宋朝宰相大改革家张居正将其作为每夜必读之书。历史上有不读易,何以为相之说。39418易讲求正道,以德服人,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古人之言。何为君子,是得易&ldquo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ldquo,故自能得之道,承天命,造福于民生。2004年(甲申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正应于易之&ldquo保合太和,品物成享,万国咸宁。其实,2004年中国大地兴起国学热,2004年至2023,按中国历法,是行&ldquo艮&rdquo卦运,行艮运,国学兴,国家兴,中国迎来其太平盛世的千载良机。&ldquo太和&rdquo是世界界之最高境界,&ldquo乾道(天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rdquo同时,易之精妙,亦提出如何达到和之境界,&ldquo有象期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rdquo。何义?讲万事万物都有&ldquo象&rdquo,同时也有其对立面对立面之行为方式必然不不同,有不同就会形成对立、矛盾、乃至仇恨,但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是&ldquo和而解&rdquo。这非常有指导意义,在到国家,小至个人,我们为人为事应遵从这一至高原则。有人说,读易,从乾坤两卦开始,读懂这两卦,也就了解了易之精义。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延绵不绝,正是由于乾坤两卦的精神,儒家道家相互作用才更加生生不息,愈加光大。乾坤两卦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上是中化文化的根本,所蕴含的规律和总体的意义是国家民族发展的规律和要义,如中国有人帝王学说概况为八个字:&ldquo宽猛相济,恩威并施&rdquo实际上是儒、道两家精神的运用。易经的大智慧前面已谈到,&ldquo易&rdquo是讲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于国家具有战略指导的意义。自首卦&ldquo乾&rdquo卦始,第六十四卦&ldquo未济&rdquo卦终,每一卦都有其内涵,指导人们的进退、取舍及做事方法。&ldquo善易者不占&rdquo&ldquo知进退、存亡、保丧,其唯圣人乎&rdquo。在天地之间,混然同处的都是我的同胞,易之书,广大悉备,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称天人合一,三材之道。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不能破坏,人要效法自然,人类的东西是从自然界引申出来的。推天道以明人事。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保而不知丧,为大忌也。&ldquo周易&rdquo之六十四卦,以乾坤两卦为根本,因为其中蕴含天地玄机与规律,演绎的是自然的法则。 四、关于八卦与六十四卦太极生两仪者,太极寂然不动,本无形象,唯为清净光明之体,此为无生之理性。动则显象起用,乃名为生。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仪如孔氏正义所释,作容仪讲,因其尚未成象,故不称为两象,只称两仪。但这两仪实为四象以至万象的基本结构,万象即由两仪细分而成,所以万象无不有阴阳两仪。万象之数虽然无穷,但基本之数则为阳奇阴偶。伏羲氏画卦时便发明极为简单的两画,以示无穷无尽的象数之源。这两画就是「」、「」。「」为奇,象征阳,「」为偶,象征阴,此即阴阳两仪。两仪生四象者,就是阳上加阳「」,名为太阳。阳上加阴「」,名为少阴。阴上加阳「」,名为少阳。阴上加阴「」,名为太阴。阴阳两仪过于单纯,不足以成万象,万象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于是阴阳奇偶从单一之画加为二画,因而出现四种象。四象生八卦者,就是上四象之上再加一画,而为三画的八卦。太阳加一阳「」为乾,加一阴「」为兑。少阴加一阳「」为离,加一阴「」为震。少阳加一阳「」为巽,加一阴「」为坎。太阴加一阳「」为艮,加一阴「」为坤。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其对应象征: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首腹足股耳目手口马牛龙鸡豕雉狗羊以上是要求背下来的。如果以&ldquo1&rdquo代表阳爻,以&ldquo0&rdquo代表阴爻,则从坤至乾则分别为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即二进制,对应到十进制则是0-7。故当年来布尼兹看到八卦时如悟天机,苦思数年未得其解的他顿悟,发明了二进制,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八卦亦是二进制的胚胎。卦卦相叠,而成六十四卦,对于六十四卦序之排列,有多种释义,如《系辞传》说:&ldquo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rdquo,认为&ldquo易&rdquo之六十四卦就是讲述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过程。我认为,卦序排列具有多重的意义,可以从多种脉络梳理,每卦之间都有机的联系,试看前几卦的顺序。乾、坤、屯、蒙乾坤两卦:天地交合,万物化醇,男女构精屯卦:上为水,下为雷(水雷屯),为万物创生之象从这四卦的顺序我们可以看出,乾坤是天地初开,屯卦是万物始生,象蒙则不同,物始生了,它很艰难,就必须接受启蒙,将其智慧开发出来(殷《易经的智慧》)。其它易之卦序均是有机相连的,从卦序中我们可以看出事物的发生,发展,壮大及衰亡的过程,从而探寻其自然法则及事物变化的规律。又如第六十三卦为&ldquo既济&rdquo卦,六十四卦是&ldquo未济&rdquo卦,&ldquo既济&rdquo卦为水上火下,水火即济&ldquo既&rdquo,表示成功,完成&ldquo济&rdquo有渡的意思。整卦的意思就是成功的渡过了,完成了。而&ldquo未济&rdquo卦呢,为火上水下,又云火水未济,&ldquo未&rdquo,没有也,未济,就是没有渡过,没有成功的意思。为什么第六十三卦已成功,而六十四卦又未成功呢?这正是易经的智慧所在。从第一卦到六十三卦,一个周期,我们已取得了阶段的成功,同时又有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周期,自然是未济了,这是&ldquo易&rdquo的变与不变的道理,也揭示事物之发生发展,周而复始,螺旋前进的规律,这就是易给我们的启示。3乾卦的智慧国前面谈到,易之最重要的是乾坤两卦,下面对之卦做一简单描述。 乾卦 在六十四卦中,乾卦的卦形为六个阳爻&ldquo&rdquo,即:&ldquo&rdquo 上九初九国 乾卦:元亨利贞乾卦排序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奇数们为阳位,偶数为阴位(易中,阳爻用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最下的阳爻叫初九,阴爻为初六最上阳爻叫上九,阴爻为上六从二至五爻将九或六放在前面)。先看乾卦之六爻爻辞初九:潜龙勿用。阳在地下,潜伏的龙不要乱动,要等待时机。九二:见(通现)龙在田,利见大人。潜龙出地面,有机会崭露头角了,九二爻居下位,虽不当位,但居中位,刚而能柔,柔而能刚,故有利于用拜见大人因其的当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和努力。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万无咎。乾乾,前进又前进,谨慎又谨慎,早晚警惕,怀忧患意识,虽有危机,但不会有过错,不会有祸事。从九二到九三爻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出现机会,但须&ldquo终日乾乾&rdquo,方可有进一步行动的机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或,有时也,在,从也。即龙在渊得水,有时可从中跃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让人疑惑的环境,不会有错,但需头脑清楚,审时度势,当进则进,当退则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是阳数最高位,五是阳数最中位,虽高但居中,故为尊。龙在天,得其正位,故有利于大众,大业已成。上九,亢龙有悔。象曰:&ldquo亢龙不悔,盈不可久&rdquo。即此时阳气将消,阴气将长,&ldquo亢龙&rdquo由于只知进不知退,贵而无位,盛极必衰,其结果超越了自身极限,自然&ldquo有悔&rdquo了。27782前面谈到,乾卦精神实际上是儒家精神,何以见得,看孔子的彖辞。 彖曰:&ldquo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大。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rdquo。此对其作一简单解释。&ldquo资&rdquo凭借,即万物以此开始&ldquo云行雨施&rdquo指阳阴交合,万物乃成。大明,指日月,&ldquo终始&rdquo,周而复始&ldquo六位&rdquo指初爻至上爻的位置,六龙指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性命,即天命,故天道变化,各正性命,而达到保合、太和、万国咸宁..以下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大意概说:1.干为天:天行刚健,自强不息,择善固执。2.天泽履:如履虎尾,险中求胜,有想不开的倾向。3.天火同人:同流集结,正心诚意,与人和同,二人同心,其利断金。4.天雷无妄:真实无虚妄。5.天风姤:邂逅之意,因缘际会,随缘聚散。6.天水讼:两败俱伤,久争无益,官司牢狱,婚姻障碍。7.天山遯:逃避,宜退不宜进,乌云密布,独善其身,修身养诲。8.天地否:阴阳不交,闭塞不通,上下不和。9.泽天夬:决裂、切断,宜提高警觉,亏中有益,先损后益。10.兑为泽:喜悦,天降甘泽,使人怡悦。11.泽火革:改革、革除,改旧纳新。12.泽雷随:跟随,随机,忌独断独行。13.泽风大过:犯大过错,力弱不支,力不从心,负担过重。14.泽水困:受困,龙游浅滩遭虾戏。15.泽山咸:感动、感应,少男少女彼此好感,或新婚燕尔。16.泽地萃:聚集精华,滋养草木,生长茂盛,群英荟萃。17.火天大有:如日中天,遍照大地万物,事业佳。18.火泽睽:二女同居,阴阳失调,乖离、猜忌、离异,两情相违。19.离为火:光明华丽,上下通明,但有点不实在不确定。20.火雷噬嗑:口中有物,必须努力咬断,才能合拢,象征诸事不顺,务必辛苦克服,才有成功的机会。21.火风鼎:鼎为烹饪之具,以鼎器烹调食物,象征去旧立新,改过迁善。22.火水未济:阴阳失调,上下不通,尚未到成功的时候。23.火山旅:旅行,象征不安,或是诸事变动不定。24.火地晋:加官晋禄,日出地平面,照临大地,光明上进,更上层楼,考试上榜。25.雷天大壮:壮大,雷声响亮天际,正大光明。26.雷泽归妹:归即出嫁之意,少女配长男,或是浮云蔽日。27.雷火丰:大丰收,文采丰盛,赢得广大的庆贺与赞誉。28.震为雷:震动、变动、震惊。29.雷风恒:恒常、持久、万事亨通,应该安守本份,永恒不变的努力,避免妄动招灾。30.雷水解:解除困难,冬去春来,春雷行雨,再现生机。31.雷山小过:飞鸟遗音,密云不雨,雷声被山阻隔,雷声减小,上逆下顺,宜做小事,大事不宜。32.雷地豫:安乐和豫,万物欣欣向荣,凡事应有备而战。33.风天小畜:密云不雨,蓄养实力,实力有限,力不从心,故宜忍耐,以待天时,时机到则有小斩获。34.风泽中孚:诚信,风吹在水泽上面,水泽必相应共鸣而兴波。35.风火家人:家庭伦理,团聚,喜庆,添丁婚嫁,终成美眷。家人同心协力,开花结果与发展。36.风雷益:利益,得助,损上益下,有所往有利。渡大河有利。37.巽为风:风为无孔不入,但应卑顺行事,风行草偃,上行下效。38.风水涣:涣散,冰雪消解。但利涉大川。39.风山渐:山上种树木,逐渐成长,比喻量力循序渐进,不可勉强,则能渐入佳境。40.风地观:景物可观,百花齐放,可周游观览。41.水天需:期待,云于天上而未雨,不能躁进,应等待时机。42.水泽节:节制,泽为蓄水池,可蓄积水份不使流失,亦可约束河流不使泛滥,象征有原则、勤检克己。43.水火既济:象征成功,或是金榜提名,但应防物极必反,初吉后凶。44.水雷屯:身处困境,艰辛的步步为营,欲进却不得进。45.水风井:利用汲器入井取水,象征用贤,但无法进取主动,不如处之泰然。46.坎为水:危机重重,险恶,向下内敛,进退两难,应沉着应付。47.水山蹇:前有深水险陷,后有高山阻拦,进退维谷,如跛脚走路,象征辛苦、艰难。48.水地比:比邻相辅相成,和乐亲切,众星拱月。49.山天大畜:积小成大,不可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可有大斩获。50.山泽损:折损,惹祸,破财。51.山火贲:装饰,美化,日落西山,虽然灿烂,但光明渐消失。52.山雷颐:颐养,接受供养,有依靠,有贤内助或好先生。53.山风蛊:物腐虫生,四处留情,烦恼徒增。54.山水蒙:启蒙,教育,最初时像童蒙般迷惑,因此凡事应多听取别人意见。55.艮为山:两座山阻塞前路,象征停止不动,或是保守稳重,宜止不宜进。56.山地剥:剥落,山在地面,山石崩落,正义被损,倒霉。57.地天泰:上下和睦,平安吉祥,亨通无阻,泰平。58.地泽临:君临,贵人大驾光临。地面的水流进水泽,水泽的水灌溉地面,相辅相成,生生不息。59.地火明夷:太阳沉没在地平面之下,黑暗时代,身心伤害,应韬光养晦。60.地雷复:恢复健康,春回大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61.地风升:上升,树木从地上向上成长,象征勇往直前,或名利双收,发展进升。62.地水师:率军作战,出师攻伐。63.地山谦:代表谦逊,山本在地面上,却像宝藏一般埋在地下,像个谦谦君子,让人觉得其人虚怀若谷。64.坤为地:象征柔顺与包容,大地包容万物,以德服众,以柔制刚。《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mdash&mdash中国观念(思想)文化的产生一、《周易》和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孕育之后,比较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思想文化在殷周之际形成的《周易》里终于诞生了,这是目前中国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  1、《周易》其书  《易》有三种,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但只有《周易》流传下来。《周易》是中国一部传世最早的完整的古籍。它反映的是中国早期符号文化,是一部以占卜为形式、以符号文字表示上古朴素的科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奇书。至于它的作者,最早最传统的看法是: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六十四卦,周公旦写卜辞,孔子撰传(十翼),这是有名的&ldquo时历三古,人更四圣&rdquo故事。不过此说早已被否定。《周易·系辞》中自己就说:&ldquo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rdquo&ldquo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rdquo可见当时就不清楚了。现在看来,《周易》只能看作是上古三代中国文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书中还有&ldquo子曰&rdquo字样,能说是孔子所作吗?  2、《周易》的结构与体例  &ldquo易&rdquo有变易、简易、不易三种含义。&ldquo周&rdquo有周朝、周密之意。其内容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易经》是主体部分,形成于殷周之际,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最早解说,共有十篇,统称《十翼》(《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挂传》,《序挂传》,《杂挂传》),相传为孔子所作,孔子刻苦钻研,流下了&ldquo韦编三绝&rdquo的故事。近人研究,《易传》大抵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孔子说:&ldquo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rdquo)  3、《周易》的基本内容  三字概括:象、数、言。象为卦象,共六十四挂象,由八卦演化而来。数为易数或筮数,即以数字的运算变化来观察自然界和宇宙。言为经文,即卦辞和爻辞。八卦及所代表的八种物质如下:    象、数、言三者是统一的,象是本体,数是变化或纽带,言是说明。它们的关系如下:   混沌的太极(图片天地自然太极图、流行太极图)&rarr生两仪(阳·奇和阴·耦)&rarr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rarr生八卦&rarr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在《周易》里,八卦与六十四卦的象即符号被用来反映天地万物和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交替变化以及干支历法时辰的演变与计算等等,并且都是象、数、言三者的统一(图片四象太极图、节气太极图)。比如下面两个图:4、《周易》的基本文化观念或精神   揭开《周易》卜筮怪奇迷离的神秘主义面纱,可以看到中华先民对天地万物和社会以及人生的思索结果,它所记录的是中华先民无所不包的文明成就和文化结晶。所以,《周易》堪称中国上古三代文化的百科大典,它对后世诸子百家尤其是儒道两家学说影响至深,中国文化中许多基本观念或精神都已初步形成。这里仅叙其要者:   ①刚健有为的人生观:《周易·乾卦·象传》里说:&ldquo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dquo,在《彖传》中解释需卦、大有卦、大畜卦时又分别说:&ldquo刚健而不馅,其义不困穷矣&rdquo,&ldquo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rdquo,&ldquo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rdquo。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日新其德,就可以推动事物或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正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文化精神。   ②法象天地、厚德载物的崇德观:君子有道,法象天地,厚德载物,以德育人,这是中国文化的又一基本精神。《周易·坤卦·象传》里说:&ldquo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rdquo。《周易·系辞传下》说:&ldquo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rdquo《周易·系辞传上》还说:&ldquo《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hellip&hellip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hellip&hellip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rdquo天广地大,&ldquo是故法象莫大于天地,变通莫大于四时&rdquo,《周易》法象天地,只要按照《周易》去做,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这里,法象天地成了后来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与天地准成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厚德载物则成了儒家德治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博大的包容性特征,什么文化进来都可以象宽广的大地一样载生而行。   ③太极两仪的宇宙生成观:《周易·系辞》认为,宇宙是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一分为二规律进行的。用数字表示就是1、2、4、8、16、32、64&hellip&hellip还认为1、3、5、7、9五个奇数为天,合为25,2、4、6、8、10五个偶数为地,合为30,天地之数55,可推演天地阴阳变化,而且天圆地方,既对立又统一。然后天地大衍之数继续演变而成四时、一年以及天地万物之数。《周易》以数字运算变化构成了一个数结构的宇宙,被后世称为象数学,但影响不大,太极两仪宇宙观则对后世中国宇宙理论影响深远。   ④穷变通久、物极必反的辩证发展观:由太极图、阴阳两仪和八卦构成的周易学强调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太极图、阴阳两仪和八卦的联系状态是圆形,内部两仪拧合难辩、挪让呼应,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外界面则流转光滑,它们浑然一体、相互依存又循环往复。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推动万物变化的物质力量正是阴阳两仪矛盾。如泰卦和否卦(图如下):     这其中包含了&ldquo三阳开泰&rdquo和&ldquo否极泰来&rdquo两个成语。把它们运用到人事上就是:&ldquo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rdquo(《系辞下》)这就是&ldquo穷则思变&rdquo的成语。通变的目的是得利,但是得失并非固定的,所谓物极必反。如:乾卦的&ldquo亢龙有悔&rdquo、坤卦的&ldquo履霜,坚冰至&rdquo。《系辞传》里还说:&ldquo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rdquo,所以&ldquo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rdquo&ldquo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rdquo。事在人为而不在鬼,吉凶利弊全自己怎么做。这里已经反映出了辩证法思想,它对后世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和老百姓的言行影响至深。还对兵学、武术、医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⑤统合直观或辩证直觉的思维方式:特点是整体性、应用性、简捷性、直观性、神秘性、模糊性和灵活多样性。对事物或问题只说其然,不说其所以然。这里以乾卦(见上图)为例作简单说明: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以上爻辞表面上看起来是占卜词,没有推理,但是使用范围却相当广泛。因为它们实际上包含了事物由产生、发展演变到最后转向对立面的极为简单却又极为深刻的共同规律。即潜龙&rarr田龙&rarr跃龙&rarr飞龙&rarr亢龙(《周易》里的卦分为两种,一为大阳九,二为小阴六)。这就是《周易》统合直观或辩证直觉的思维方式,它直接影响了中国后世儒家和道家学说,又间接影响了佛家学说,以至于在中国文化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无处不在。比如,天人合一理论,针灸经络之学,等等。   总结:《周易》是一部上古三代文化的总汇书,在西方人眼里,它被看成是东方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应当透过它占卜的表面形式来探究它博大而深奥的智慧与精神。二、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阴阳五行学说概要   阴阳:本指物体对于阳光之背向,后引申为事物或问题的两种趋势或状态。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万物的起点:阴阳相合,乃生万物也是事物运行的法则:&ldquo一阴一阳之谓道&rdquo《周易·系辞》。古人用它们来说明事物的结构:&ldquo万物负阴而抱阳&rdquo(《老子·第四十二章》),阐明事物间的关系也用来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古代中国又有尊阳卑阴的倾向,这是西周宗法建构所造成的,它对中国社会乃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它们看作是构成万物的基本材料。用以说明多样性的物质世界的起源。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又有相互制化的关系,还有相乘相侮的关系。用图表示如下:    2、阴阳五行学说历史简述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古人对世界本源、构成及世界运动变化之根源的哲学思考,源于先秦,但它的完善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最早提出阴阳概念的是《周易》,大量运用于《易传》部分。在《周易&bull系辞传》里,&ldquo阴阳&rdquo被看成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提出&ldquo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rdquo,&ldquo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rdquo,&ldquo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rdquo。&ldquo阴阳合德,刚柔有体&rdquo已经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了。《周易》认为,整个世界就是在阴阳这样两种对抗的物质力量的运动和矛盾中发生和发展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阴阳这两种对立物质相互斗争的结果。   &ldquo五行&rdquo一词最早见于《尚书&bull甘誓》:&ldquo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rdquo《甘誓》是夏启讨伐有扈氏在甘这个地方向六军发布的誓命,有人考证这是后人根据传闻而作,太早,不可靠。目前,可靠的最早论述是《尚书&bull洪范》,是周武王克殷后向箕子问策时,箕子陈述的治国&ldquo天地之大法&rdquo,文中提出了帝王统治人们的各项政治经济原则,共有九条,称&ldquo洪范九畴&rdquo,第一畴就是五行:&ldquo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本,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rdquo此后的先秦文献中对五行多有记述,如《国语&bull鲁语》说&ldquo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rdquo,《国语&bull郑语》说&ldquo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rdquo。&ldquo五行&rdquo的&ldquo五&rdquo是五种物质,&ldquo行&rdquo如街道形状,有&ldquo道路&rdquo之意,可四通八达。五行被古人看作世界万物的起源元素,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农业的发达及冶金的兴起有关。在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等国的&ldquo世界起源元素说&rdquo中,都没有&ldquo金&rdquo元素,它说明了金属在中国青铜时代的重要性。与阴阳五行有密切关系的是周易八卦说,八卦在天为日月风雷,在地为水火山泽,日月为天地阴阳,彼此对立转化而交感变化,前面已讲到。   阴阳说和五行说到了战国时期趋向合流,形成五行学派,也叫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约前305&mdash240)。阴阳家一方面发展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论,在科技方面做出了贡献,一方面又把之神秘化,让后人不知所以。 3、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①在科学技术上,在中国古代比较发达的科学中,几乎都渗透着阴阳五行学说。比如,在天文历数上,它被用来解释季节的更替和天象的变化。在医学上,被用来解释人体的状态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阴阳五行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气五色五味时令被融为一体,饮食医疗保健治病辩证统一密不可分。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②在社会历史观上,形成五德终始历史循环论。阴阳五行学说认为,认为五行主五德,五德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形成五德终始历史循环论,这是中国古代比较系统的历史哲学。   ③在政治伦理上形成尊阳卑阴观念。西汉懂仲舒认为,认为阳德阴刑,阳尊阴卑,君父夫为阳,臣子妻为阴,五行为忠臣孝子之行,宣扬三纲五常尊卑贵贱之别。它影响了自汉代以后整个中国的政治伦理。   ④在哲学上,形成了几乎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概念和辩证直觉的思维方式。汉代儒家、宋明理学家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都借鉴了阴阳五行学说,在哲学思维方式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上都表现出了阴阳对立和五行相生相克观念的特点,即注重整体关联和平衡和谐的辩证思维。   ⑤消极影响就是在神秘化过程中形成的谶纬神学和天人感应说。  本章总结:在殷周之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绝大部分文化观念和精神、推动中国文化繁衍的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已经基本形成,载运中国文化发展的社会组织宗法制也已经做好。随着中国农耕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开始了她此后三千年漫长而曲折的成长壮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