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养我们长大 我们陪你到老
秋已经很深,世界到处泛着黄的光和日渐飘落的枯叶,随着渐冷的秋风作最后的漂泊,和世界作别。
母亲在这深秋里日渐孱弱。大多数的时候眼睛都是闭着的。偶尔,儿子在跟前,眼睛睁着的时候比较多。母亲虽然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日复一日地躺在床上,却依然如昨,耳不聋眼不花。国庆节,二哥一家四口回来看望母亲,母亲小声跟我说,“都来了,出什么事了吗”?母亲的心依然如此温暖,满心牵挂的也依然是她的孩子们。
渐强的秋风渐冷,隆冬将至,母亲整日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不需跟着季节更替。但我还是担心,孱弱的母亲怎样才能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季,迎来明年的春暖花开。
母亲也许是厌烦的自己的无助和对子女的拖累,常常不自觉地表示想早点离去。为此,我们为她期许了一个美丽的心愿。在这个幻想着的美景里,有母亲的踯躅前行的背影。有母亲坐在开满鲜花的小院里沐着春风,晒着春日的暖阳,看蝴蝶漫舞,看莺飞草长。有漫漫夏季,早起的母亲在晨曦初露时,走在丝瓜藤下看丝瓜花迎着太阳绽放的笑脸。有母亲看到儿女来到面前的喜悦。有冬日漫雪的午后,阳光照在身上的惬意和满足……
不知是人老如顽童的童心未泯,还是母亲真的相信我们的宏伟蓝图,母亲慢慢地眼睛有了光亮。目光常常随着我们的身影的移动而移动。我们坐在她的身边,她会慢慢抬起不太灵活的手轻触我们的衣服,等我们问母亲有什么事的时候,她便笑一笑说,“我跟你玩的”,然后像一个很乖的孩子,害羞地移开期盼的目光。有时也会我们说会话,问“你是谁来”?我们便吓唬她“我是坏银”,并作要掐她状,母亲就微笑着拍着我们的脸,洋溢着一脸的幸福。
母亲说话明显有一点点的吃力了,但也还是喜欢了解我们的忙碌。我们也习惯回家就能看到母亲。虽然她不再是那个做好饭等我们回家就能吃上热乎饭的勤劳的背影,也不再是等在门前,听到脚步声便将门打开让我们进来的守候,但我们依然期望回家便能看见那充满期待的眼神,随着一声“娘,我回来了”的呼唤时,看到母亲脸上洋溢着惊喜的满脸叠满皱纹的又灿烂如孩的脸庞。
古人说“父母在,不远行”。我们不想让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于是我选择守候。让这简单的人生里充满了希望、幸福和团聚。更何况,即使这么简简单单的幸福又有多少人能够享有?很庆幸自己是个能够拥有这份幸福的人。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到我们成人、成家,儿女成长,母亲一直都在忙碌中牵挂着这个,又牵挂着那个。看着一茬一茬的儿孙,总是喜上眉梢。
母亲辛勤地付出了一生,不分昼夜地劳作,为的就是让我们吃饱穿暖,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我们懂得母亲的那份心情,于是我们从不放弃努力。
母亲顽强的劳动意志是很多人所不能比的。农忙时,母亲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活,一直到晚上黑天半夜休息。这期间,做饭就是她的歇息。吃饭也基本上是在干着活的时候完成。等母亲吃完饭的时候,家里的猪、鸡、鸭、兔也基本上填饱了肚子。所以,母亲的效率最高,种出的庄稼长势最好,里面不会有一棵杂草。母亲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笨鸟先飞”。父亲常年身体不好,都是母亲在拼。她没有男人的力气和效率,只有早出晚归地操劳。于是,要强母亲的收成也总比别人的好。母亲种的麦穗比别人的大,玉米穗比别人的更长更粗,剥下的粒儿,散发着亮闪闪的晶莹的光。
母亲就是因去拔一棵草而摔坏了身体的。直到躺倒在床上的那一刻之前,一直都在劳作。
九十五年的生命历程中,从母亲八岁便能做饭开始至摔倒前,她的身体里就充满了神奇力量,她延长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长。煤油灯下,打着盹儿将玉米棒上的玉米一粒粒抠下,再循着公鸡的啼鸣用石磨将玉米碾成糊,天亮后我们就能吃上那香喷喷的金黄的玉米煎饼。
现在的我们,想像母亲疼爱我们一样的去疼爱她。抓紧她的干枯的手,望着苍白的头发,岁月曾在那里一分一秒地流过漫长的春夏秋冬。从战火纷飞的硝烟到如今的国泰民安,母亲的岁月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洗礼下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几蓑烟雨,几任风霜。
我们与母亲相依,在人生的幸福快乐里徜徉,安然享受着这静谧温馨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