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 优美散文> 正文

5.1再回老城

当我们越来越珍惜今天的时候,才越发应该懂得回味过去,追忆历史。这是我们后人,应该永远牢记的东西。因为,一个人一生不断跌岩起伏,发展变化,或是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那些永久刻骨的才是精髓,才叫历史。

就像我的家乡——海丰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就有越族先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古陶石文明和璀璨的青铜器文明。春秋为百越之地,秦为符类之属,汉为南海小邑。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11年),从东宫郡的博罗县划出建置海丰县。逮及唐天宝元年(724年)到唐乾元元年(758年),曾升设为海丰郡。是一座具有5000余年的历史悠久的古城。

很多年前,我小时候就目睹了你的神韵。抑或是我对你迷恋或向往得太深太重,才总想找个机缘,再次领略你的风采。时至03年.年母亲节之际,重新携家眷,再回“老城”。

黄金五月,正是满山槐香正荼时,槐花满山飘香,此时心情特别舒畅。想着“老城”的模样是否依然。便驱车东行几十公里,来到汕尾地界。刚过后门镇,便会感到有一种灵气灌输进我的体内。许是“老城”赫然屹立眼前的缘故吧。其实,“海城”是当地居民的一种最朴实最亲切的称呼。“老城”实际叫海城,是彭湃烈士的祖居地,是红色革命农民运动的发祥地。

老城—— 海丰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从博罗县析出,取“临海物丰”之意置县,地域为今汕尾市及揭西、普宁、惠来一部分,这里所称海丰,包括整个汕尾市。置县一千六百多年来,海丰地域尽管增减不一,但海丰地名一直保存至今而没有改变,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1991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首批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海丰名列其中,揭示了海丰丰厚的历史文化份量。

海丰古城,共分南门、北门、东门、西门共有四门,兴建于公元311年,以有一千六百多年。在海城下围陈至今还有保存完好的旧城墙。

寻着石阶缓步而上,你才会真切发现和体悟旧时样貌的清晰和再现。海丰古城的威严和显赫、兴盛和衰败怎么能不让今天的我,心生敬意?看吧!城内有新街,老街,菜脯街,盐街,米街,柴配街,后巷街,和大街,此八街中与古大街为中心街,最为繁华,至今还保留着以前老骑楼格式,吸引着外来游客到此观光,依然热闹非凡。古衙门,城隍爷,南门湖,东笏陈家祖祠,总工会里面的万寿院等古代建筑遍布城中各处,宏伟的龙律河将古城分立东西,庙宇神堂广置城南,神宫大衙高筑城北。东门里步行街为商业闹市,东门头肉食,地方特小吃店铺,各式世界名牌店、皮革店、工艺坊比比皆是。北城三环路,一到夜晚宵夜碑酒城,娱乐场所成群,晚晚笙歌,彻夜通宵。还有烈士陵园,宋代文天祥/一饭千秋/方饭亭。城东,有彭湃故居,龙山妈祖庙,龙山革命烈±碑与赤岸古塔比肩塔立,城中有红场,红宫等文物古迹,城南东笏村里有东笏妈祖宫,陈家祠堂,//以广州陈家祠//同出一格。都是陈家先人一手筹建,以前为陈氏会所,南门还有红丹池,陈炯明红楼等古建筑,

海丰自古有八景“莲峰叠翠”、“银瓶飞瀑”、“龙津渔唱”、“丽江月色”、“万寿晓钟”、“凤河晚渡”、“长沙夜雨”、“海门潮声”。这八景展现了海丰县山水的壮秀,风光的奇媚,古迹的神幽。但这八景得名不知何时,命名者不知何人,大约山川灵秀,自然结撰,以供吟眺耳,故而名之。

据清《海丰县志》记载,明崇祯二年(1629年),海丰县令周一敬考察研究县城衙门(现彭湃医院)的地理位置后,计划在县衙前面正南凿湖,将左侧城东龙津河之水由高田引入南门湖,由右侧导向城西流出西溪,并于出水口西溪旁岸的的谢道山上建宝塔,以镇压水患。于是发动全县人民捐资,买下吴氏的田塘凿湖,作为县衙明堂,蓄水聚财;并买众姓田塘,疏通水路。但由于当时处于明末,政治形势十分混乱,凿湖工程开始不久便因兵乱而被迫停止。而凿湖之地需纳粮米,吴姓民户又转卖池塘田地,一部分已挖掘疏通之地也因筑坣而阻塞了。到了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海丰县令姚德基感概凿湖盛举中断,重新召集士绅捐资,共捐银三百两,作为建塔浚胡之费。又拿了白银四十两赎回凿湖之地。重新动工挖凿南门湖、建谢道山塔。康熙三十年全部完工。

挖凿南门湖及建谢道山宝塔既有风水意义又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建设工程。南门湖作为县衙明堂,有蓄气聚财之意;没建南门湖之前,每逢大雨,雨水无处可泻,水位急升,容易成灾。所以南门湖的建成在水利上起到了调节水位、防治涝灾的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南门湖仍发挥着其重要作用。道山塔是一座“文笔塔”,刚建成就有人预言“丁峰起,魁元出”。建成后数年果然出了洪晨孚等多名举人、进士。建道山塔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镇压水患,因当时谢道山处于西溪(黄江)、龙津(丽江)、大液三江汇集之处,一下暴雨易生水患,便在谢道山上建塔以镇压水患,这其实是缺乏科学认识之举。

南门湖占地约100亩。“员平如镜,正对邑治南门,夹湖亭榭掩映于榕青竹绿间,出城望之,恍如钱塘画境”清末,湖心建了一座攒尖顶六角凉亭,有九曲木桥通往凉亭,后来亭桥都被毁了。1997年重建六角湖心亭。

清末以后,民间流传出这样一个故事:海丰是个出人才的风水宝地“牛地”。清朝时有个白太爷,为了破坏海丰的风水,便在道山上建了个塔,作为拴牛的“牛桩”,欲把这只大牛缚死,破“牛地”。后来白太爷夫人出于好心,挖了南门湖,又建“青草圩”,供牛饮水吃草,救活了“牛地”。因建塔是有违天道之举,天上的雷公爷便把塔劈去了一截,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因这故事充满传奇色彩,遂越传越广。据史志记载:“白章”于清康熙三十四年来海丰任县令。是在南门湖、道山塔建成之后,所以证明牛桩之说是胡编的。

谢道山宝塔位于海丰县城南面五公里的谢道山上。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空心塔。原高25米,底层直径10米,内腹径3.2米。往上逐层缩小。底层下半层用花岗岩石块(30×30×200厘米)砌筑,底层上半层及第二层以上均用灰沙夯筑。塔中空心,每层均用木板平铺,人可沿木梯盘旋登上塔顶。顶部塔刹装置一生铁葫度,有一把铁剑和一把铁毛笔交叉。后来,塔刹为雷电击坏,塔身也因抗战时期炮弹轰炸和雷击致使大部分坍塌,现仅剩三层半...........

古城风景无数,令人目不瑕接 此时我无法一一说清! 海丰历来风调雨顺,稻花香芬,谷穗丰登,丰衣足吃。我想,这些史料足以勾画出的海丰古城当时是何等的一片繁荣昌盛景象。内心或许基于这种富庶和厚实,或许是那些帝王将相都会在适时时机无可掩饰内心那种释放的光芒。作为海丰一份子的我,此时此刻感觉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漫步在古城里面,似乎走在历史的时空中重来品读历史的沧桑。的确,如今的海丰县城,委实改变了模样,当年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早已不现;军民同耕、工农并举、繁荣昌盛的景致也已寻不得踪影。然而,古老的海丰县城依然存有不可抹煞的华光。秦砖汉瓦、唐诗古韵、宋词元曲、清史精传,宛然如一块块阶石,一根根檐木,一道道壁墙,无处不刻录着历史的典籍。虽说,这座老城的原物原貌早已遗存不多,除地藏寺、城隍宫尚存、万寿院仅存一碑之外,其他真的成为了一种难舍的回忆。而云莲寺,鸡鸣寺阁楼重建以后,悠扬的钟声依然在暮霭的莲花山林间传递着,有如当年“万寿晚钟”的曼妙意境。与之复古修建的还有古衙门、城隍庙、红场、红宫等古建筑群,依旧透着当年这座古城的容光和雄姿。一段文字的浓缩或补写,一座建筑的损毁或复建,都有不可丢弃的其固有的神凝和精华,这就是历史。“老城”的历史和现在。

走进海城,仿佛再次莅临了一场回归的荣耀。每一道山川依旧那么巍峨,每一条清泉依旧那么甘甜,绿树茵茵,街道清清,着实让人心旷神怡。走出老城,就徒生一种不思归途的心境。妻或许真是累了,挽着我的臂膀,看到孩子们还是兴高采烈的样子,脸上依然无法隐匿那种愉悦的表情,游兴未尽啊。是的,谁到此不是深有同感呢?

对了,还得补充一点,海城还是美食天堂,海丰人民以吃为天。饥肠辘辘时,大可不必寻找那些栉比鳞次的酒店,只要你稍加用心一点,找户不错的农家,就可以稳稳的品尝一顿正宗的海丰家乡传统特色菜肴——“八碟九碗”。我在想,这算不算老城的又一个游家必“到”的景点呢?

2013.5.1.日

写于海城老家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精选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