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小空空》:文化压力双重困境中突围
近日,中央八套和中国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了《聪明小空空》专家研讨会。会上,十多位专家各抒己见,发表“多家之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聪明小空空》另辟蹊径,双重困境中突围。
儿童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是27%,广电总局规定儿童剧的比例是7%。即使是7%还往往达不到。而且儿童电视剧同时还有一个潜在的全球化大背景的文化压力,国外在品牌创新上已经走得相当远。在全球化和电视剧的产业化的双重困境下,《聪明小空空》突出重围,都晓导演的勇气和创新难能可贵。小空空的创新之处不胜枚举。
一方面,从走古装少儿传奇剧之路,这个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它在类型上用了很多的混搭元素。不是纯粹的中国民间元素。一些桥段与《小鬼当家》异曲同工,看了之后很慧心。小空空类型的创新中,汲取了古今中外的艺术营养,而不是单纯的中国的文化符号。只有有了出奇制胜的办法,才能在全球化语境当中去竞争,在产业化的重压之下去拼搏。
第二个方面,在人物突破上。由好孩子、红孩子的模式转型。我们需要一个有担当、作为艺术创造的孩童的影像。空空聪慧、睿智、早慧。他的口头禅乍一听会觉得像个小大人,人小志气大。他说我就想为天下人去分忧解难。空空这个形象志存高远,关心百姓的疾苦。这样的形象实在太缺乏,正是因为他的缺乏、因为他的缺失、因为他的稀少而弥足珍贵。这个形象是在我们当下的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当中,一个自由解放、天马行空的形象,是需要的,也是我们的时代所呼唤的。
第三点就是对白,寓佛理、禅机与童趣之中。这个艺术化、形象化呈现很好,艺术转换很好,而且它穿插在孩子有趣的对白当中,像这个小孩会说度一个坏人、度一个善人只是救一个人,度一个坏人的话,如果这个坏人他会去伤害千万个人,实际上是度千万个人。佛理和禅机和童趣的结合,在未来的续集当中应该进一步发挥。